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环球观察

从法国比希圣乔治市看小城镇建设

时间: 2014-11-17 13:05:39
来源: 学习时报
游览量:

国务院今年七月底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分别,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少中小城镇已经放开了落户政策,却不能吸引足够的农业转移人口前来落户。有的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来了又走,留不住人,有的新建城镇人口外流,成半荒废状态。中小城镇,尤其是小城镇,如何才能吸引人前来落户,并长住下去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这方面的经验。前不久,我访问了在法国生活了近三十年的一位大学同学。她也是“转移人口”,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中国“转移”到法国,落户在马恩省的比希圣乔治市。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期,那个地方只有500多人,现在发展到25000多人。法国的总人口有6400多万。全国共有3万6千多个市镇,其中人口在10万以上的市镇有37个,如巴黎、里昂、马赛等等,其余大多数是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小市镇。因此在法国,25000人的比希圣乔治市还不算太小的城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在比希圣乔治市已成为一个以旅游、文化、高科技产业为主的新兴城镇。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留了155公顷绿地,建有140公里的林荫道,9公里的绿色通道,8条水渠河道。近万株大树和其它植被把整个城镇装点得郁郁葱葱。

毫无疑问,要吸引人到小城镇落户,首先要考虑的是就业和就业前景。比希圣乔治市大部分都是“转移人口”——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50%的人在35岁以下。从业人口在这个城镇的4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里面工作,就业充分,就业前景良好。比希圣乔治市目前这种良好的就业条件与法国中小城镇建设的方针有关。为了创造一种人口布局均衡的状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法国政府注意把各种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倾斜。许多大企业的总部,著名院校分布在中小城镇,形成了种种各具特色的人口聚合中心。很显然,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果能逐步地把一些优质资源转移到中小城镇,改变当前各种优质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的状况,这对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到中小城镇安居落户,形成

在一个日益科技化的世界,子女后代的教育资源,是当代人考量落户在什么地方极为重视的参考条件。25000人口的比希圣乔治市,学龄人口数千人,有3所公立中学、1所私立中学、1所普通公立高中、1所普通私立高中、1所私立天主教技术高中、6所母子学校。全市开设了6条儿童教育专门热线,青少年营地有40多种。此外有3个艺术博物馆、5个图书馆、9个教育园区、1个文化中心。可见比希圣乔治这个小城镇的教育资源是相当丰富的。良好的教育资源对吸引转移人口,并让转移人口能长期地安居下来,有不小的影响。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对自己后代的教育前景的关注,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高度集中于大城市。如何把优质或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向中小城镇转移,是在实现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到中小城镇落户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的问题。否则,即便能暂时吸引人前来,时间长了也留不住人。为了子女的教育前景而移居外地,在中国是普遍的现象。

在文化建设、体育、娱乐活动方面,小小的比希圣乔治市建有5所影剧院,10多个民间演艺团体。音乐舞蹈俱乐部有50多个,各类体育协会有40多个,2个大型健身馆,8个娱乐中心。比希圣乔治市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主要依靠当地民间社。全法国有各类社团87万5千个,参与结社的有2000万人。除了老人和孩子外,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有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社团为公民的社交、互助、价值经常性的实现和精神寄托,以及自我规划、自我治理提供了一个场所。缺乏社团的一盘散沙一样的城市社会,容易形成都市孤独症:人的情感得不到倾诉,精神得不到寄托,价值得不到实现,容易驱使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赌博、吸毒、自杀、步入黑社会、加入恐怖组织寻求依托等等。因此法国地方政府官员很注意引导和支持合法、健康向上的民间社团,经常参与民间社团的活动,民间社团可以给官员乃至总统颁发奖项。这种官员和社团的良好互动,对法国民间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合法的、健康向上的社团吸引的人数越多,非法的、负面力量主导的社团人数自然就越少。这也就是中国哲学说的阴阳消长的关系,立与破的关系。正立则邪破,阳长则阴消。在中国农业人口转移的过程中,随着城镇化进程,各地民间社团必然会更多地涌现出来。引导城镇民间社团健康成长,给地方社团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参与习惯,让居民通过社团活动培养自己城镇的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对于城镇的长治久安,对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必然会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农业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如何善用培养和发展转移人口的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理想信念的确立有重大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代,面对多元文化并存,面对潮涌而来的种种价值观、伦理观,如果人的理想信念缺位,必然会如墙上芦苇一样随风摇摆,会如无根的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心不安则身心不安,身心不安到什么地方也扎不下根来。建立一种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而又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旋律相合拍的地方城镇文化,是中国城镇化过程,农业人口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工程。它的建立会深刻地影响着各地城镇的精神风貌,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文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