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环球观察

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探析

时间: 2014-07-21 17:54:41
来源: null
游览量:

韩国实行的是国立(National ,属中央政府) 、公立(Municipal ,属地方政府) 和私立(Private) 高校三者并存的高等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的基本类型是:独立研究生院( Independent Graduate School) 、大学 (University) 、专科大学(College) 、网络大学(Cyber Universities & Colleges) 。韩国的大学又称“大学校”,在大学中,又有学院(College) 和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两个层次;大学内的学院又称大学生学院或大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又进一步化分为普通研究生院(General graduate school) 、专门研究生院(Profe2sional Graduate School) 和特殊研究生院(Special Graduate School) 三种。

目前,在韩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及院校目录中,有18 所独立研究生院、188 所大学、158 所专科大学和9 所网络大学,[1 ]其中仅有2 所专科大学含有“农业”字样。那么,韩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到底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 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道路追溯追

寻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与其经济、教育、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韩国农业从20 世纪60 年代以前难以维持温饱到现在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重大飞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10 年农业上一个台阶。[2 ]在韩国农业跨越不同发展台阶的同时,其高等农业教育模式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一) 韩国建国初期(1948 - 1959 年)

韩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可以追溯到1886 年美国牧师之妻史克兰顿(M1F1Scranton) 在汉城创办的“梨花学堂”,但是其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还是1948 年建国以后。由于日本在侵占朝鲜时期实行的是殖民地愚民政策,1945 年朝鲜光复时,文盲占当时人口的78 % ,韩国当时只有19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只有7819 名,高等农业教育非常薄弱。[3] (P67)

1948 年8 月15 日,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由于当时政府只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基础教育,私人创办的私立院校得以快速发展。到1955 年,韩国共有71 所高校,其中私立58 所(占总数的81. 69 %) ,国立8 所,公立5 所。[4]

1949 年12 月31 日韩国颁布了《教育法》,提出了发展农业教育的相关条款,促使了高等农业教育的综合化。水原农林专门学校并入汉城大学(1946 年) ,公立性高等农业教育从此产生。此后,伊利农学院并入全北大学(1952 年) ,庆北大学建立了农学院(1951 年) ,忠南道属地方大学成立(1952 年) ,高丽大学如林业资源系(1953 年) 、农业化学系(1955 年) 等相继设立;庆尚南道初级农学院升格为四年制学院(1953 年) ;1947 年江原道春川农学院成立并于1953 年升格为国立农学院。

(二) 60 年代

经过50 年代韩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到1960 年在校生已超过10 万。从1961 年起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整顿,四年制大学从71 所减至50 所,676 个专业的91920 名定员减少到532 个专业66410名,[5 ]1962 年庆尚大学在校生曾经减少为440 名,仅占1959 年在校学生数量(840 名) 的52 %。[6]

到了60 年代,韩国经济由进口替代型转向出口导向型,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经济,为了配合当时经济对劳动密集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教育改革的重点又放到了普及中等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上来。

但是,在此阶段,韩国粮食生产还不能满足国民需要,农业教育仍然具有很大需求,不少农学院在此阶段也相继成立,如安东大学1962 年曾重组为安东初级农学院,建国大学1964 年设立了农科学院;韩国现代农协1961 年成立后,培养现代农协专门人才的大学在1962 年成立;高丽大学的园艺科学系(1963 年) 和食品技术系(1968 年) 等也相继诞生。

(三) 70 年代

随着“绿色革命”的完成和温饱问题的解决,政府此期制定了“产校协作”政策,农科类的食品加工、管理等专业此期发展较快,韩国农科学院实现独立综合化。

1971 年韩国政府实施“新村运动”(New Village Movement) ,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开发项目,强调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进行家乡建设。

1978 年,为了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韩国政府决定把各种初级学院、专门学校、实业高等专科学校一律改为招收高中毕业生的2 - 3 年制的“专科大学”,有时也简称“大学”。“产校协作”政策要求企业与对口的职业学校(包括高中和大学) 签订合同,企业向学校提供实验场所、设备和必要的投资,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技术性人才,同时,学校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因此,韩国的“农业专科大学”实际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学院”,英文译名多用Agricultural College。

在整个70 年代,通过粮食作物品种改良、高产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普及,增加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国民温饱问题,完成了所谓的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农科学院独立综合化也在此阶段完成,如江原学院升格为江原大学(1978 年) ,庆尚学院升格为庆尚大学(1979 年) 。食品加工与管理等专业应运而生,如瑞逸大学此间设立了食品管理系,在自然科学部设了食品与营养系。

(四) 80 年代

80 年代“, 新村运动”进入持续稳定阶段,随着大棚和温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保证了新鲜蔬菜的四季供应,实现了所谓的白色革命(White Revolution) 。韩国政府在此间颁布了《农业、科研、管理协同审议会规程》和《水产技术教育、科研、管理协同审议会规程》,确立了农、科、教三家的会商制度,并明确要求把农业(水产) 与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农科研究生教育此间有了较快发展,如庆尚大学新增了两个研究生院,硕士专业达41 个,博士专业达24 个,[6 ]庆北大学、全北大学、汉城大学等校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庆尚大学是韩国农科院校独立综合化的典型代表,也反映了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变迁史。

(五) 90 年代

1991 年,按照国际上对农业的新认识———农业不单是食品生产,而且是一个利用自然资源的现代高附加值产业,高丽大学等增加了包括遗传工程在内的四个专业,将“自然资源”类的研究生院改名为“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设有食品科学、生物工业科学、食品与资源经济、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5 个系,多数授予理学硕士学位(除食品与资源经济授予经济学等外) 。在综合性大学的农科学院中,绝大多数都用“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代替了原来的农学院。以汉城大学为例,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师占全校总数的6. 1 % ,学生仅占7. 1 %。

1994 年6 月,韩国政府提出的促进农渔村发展的14 项40 条政策措施中谈到:大学以区域划定招生名额,优先照顾农业高中毕业生升学,对1 万名来自农渔村的大学新生提供注册金;优先在农渔村地区建立专科大学;对农渔村学校的教师给予优厚待遇;农渔村高中生减免学费比率从当时的15 %提高到30 %等。[7]

许多涉农私立专门大学在此间得以快速发展,但主要是在食品加工、观赏园艺等领域。1995 年韩国加入WTO ,为解决“入世”后农业领域面临的困境和提高农业竞争力,培养引领21 世纪韩国农业和农村社区发展的精英人才是当务之急。为此,根据农渔业发展委员会的建议韩国政府于1997 年建立了培养农场经理的专门学校———韩国农业学院(Korea National Agriculture College) 。

有关资料显示,到1996 年韩国设有农科的大学有44 所,在校生50487 人;农业专门大学85 所,在校生14000 余人;农业高中27 所,在校生20000 人。[8]

二、韩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

(一) 农科学院,通过学科综合、升格、更名,独立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在综合性大学的农科大学生学院及研究生院内开展高等农业教育,庆尚大学、江原大学等属于这种类型。

庆尚大学(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前身是成立于1948 年的庆尚南道初级农学院(Gyeong2nam Provincial Junior Agricultural College) ,是韩国目前10 所主要国立大学之一,也是韩国庆尚南道国立大学的主要代表。1953 年学校升格为四年制学院并搬入现在的智霖校区(Chilam Campus) ,1968 年由道属地方学院变成国立学院,1972 年由庆尚南道学院( Gyeongnam National College) 改为庆尚学院(Gyeongsang National College) ,1979 年学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并改成其现在的庆尚大学名称。学校现有11 个学院和4 个研究生院,有教师670 名,管理人员460 名,在校生约有23300 名,其中研究生2200名,有一个兽医诊所、两个实验农场和一个5000 英亩的研究林场。[6]

江原大学(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前身是1947 年成立的江原道春川道属农学院(ChunchonProvincial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Kangwon Province) 。1952 学校更名为春川农学院(Chunchon AgriculturalCollege) ,1953 年学院由地方转为国立,1970 年学院改名为江原学院(Kangwon National College) 。1978年学校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江原大学,学校设有农业与生命科学、动物资源科学、艺术、商业管理、教育与工程、林业、人文、法律、医学、理学、社会科学、药学等12 个学院、一个生物技术与工程院和一个体育部;有一个普通研究生院和教育、商业与公共管理、工业技术、信息科学4 个专业研究生院。[9]

(二) 在综合性大学框架下,通过学科衍生,以新建农科学院及研究生院的形式开展高等农业教育,如忠南大学、建国大学、庆北大学、安东大学、高丽大学、成均馆大学等。

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 在1952 年成立时仅有文理、农业和工程三个学院,为忠南道属地方大学。1957 年成立研究生院,1962 年联合全南地方大学成立忠清大学(Chungchong NationalUniversity) ,1963 年从忠清大学全南学院中独立出来重新组建新的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2sity) ,随后又建立了不少院系和研究生院;其中,1982 年农学院迁至大田市Daeduk 校区,1991 年兽医学院成立,2001 年农学院重组为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忠南大学有人文、农业与生命科学、兽医等13 个学院,有一个普通研究生院、7 个专业研究生院和40 个研究所,有26000 名本科生和5000 名研究生,教授有930 名。[10]

建国大学(Konkuk University) 是韩国著名的私立大学,总校位于韩国的首都汉城,在忠州市设有分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46 年的朝鲜政治科学学校,1959 年改为建国大学。目前已有学生27000 名,下设文、理、畜牧、生命与环境科学、兽医等14 个学院和一个普通研究生院。其中最初开展农业教育的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于1964 年,目前由作物科学、林业资源、园艺科学、农业工程和应用生物与化学五个系组成,有学生900 余名;畜牧学院建于1959 年,由动物科学、动物产品科学、奶业科学、营养资源科学和家畜商业管理五个系组成;兽医学院1999 年从畜牧学院独立出来,是位于汉城地区的唯一兽医学院。另外,该校还有一个普通研究生院和建筑、公共管理、农业与动物科学等10 个专门研究生院。[11]

庆北大学(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的前身是1946 年成立的庆北学院,1951 年改为庆北大学。起初主要是教育学院、医学院和农学院,后来相继成立了其他学院。现有农业与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兽医学、教育学、医学等13 个学院,有农业发展、商业管理、工业、国际研究、政策与信息、公共管理等9 个研究生院。2002 年该校有18610 名本科生、4361 名硕士研究生和1035 名博士研究生;目前学生总数在25000 名左右。[12]

安东大学(Andong National University) 是韩国庆尚北道地区唯一的一所国立大学。成立于1947年,最初为安东师范学校,1962 年重组为安东初级农学院,1965 年重组为安东国立初级教育学院,1978 年重组为安东国立初级学院,1979 年历史、商业等新系成立后升格为安东国立学院,以后相继成立了许多新的院系和研究生院,1991 年升格为安东国立大学。学校现有人文、社科、教育、自然科学、工程、人类生态和艺术7 所学院(含25 个系、46 种专业) 以及普通研究生院、教育研究生院和管理研究生院。[13]本科高等农业教育在人类生态学院的食品营养学系和自然科学院的生命资源与环境系、生命科学应用系开展,有农业生物、园艺与养殖、食品科学等专业;研究生段的高等农业教育在普通研究生院中进行,开设农业生物学、园艺和养殖、资源植物、食品加工等硕士课程以及农业生物学、园艺和养殖、资源植物、食品和营养、食品加工管理等博士生课程。

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 始建于1905 年,原名为普成大学,有五处校址,是一所集多种学科于一体的私立综合性大学,也是韩国最大的综合大学之一。学校由1 个普通研究生院、18 个专业研究生院和18 个学院的70 多个系组成,包括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下设农学、林业资源、农业化学、农业生物学、园艺科学、食品技术、动物科学和遗传工程等9 个系。[14]农科类专业研究生院是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生院,该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 年的食品与农业研究生院。

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 的前身系朝鲜王朝时期于1398 年设立的第一国立高等教育机构成均馆,学校现有1027 余名教授,22000 余名学生,21 个学部(大学) ,下设生命科学院,有食品和生命科学、遗传工程等专业。[15]

(三) 农科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成为综合性大学的农业与生命科学类学院,以此类学院及研究生院开展高等农业教育,这类大学有全北大学和汉城大学等。

全北大学(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又称忠北大学) 创建于1947 年,目前共有农业与生命科学、艺术、商业、兽医等11 个学院、1 个普通研究生院和9 个专业研究生院(含农业发展、商业管理、教育等) 。其中,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全罗北道地方政府创建的伊利农学院( Iri Agricultural Col2lege) ,1952 年并入全北大学,成为该校的一个学院,1999 年该学院有4 个部和3 个系,70 多名教员,招收学生1800 多名。[16]全北大学在普通研究生院内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包含农学、农业化学、农业经济、农业工程、园艺学、动科等专业;农业发展研究生院(建于1992 年) 授予农科硕士学位,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及农业环境三个领域。

汉城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是韩国最早的国立综合大学,与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同被视为韩国超一流大学,其前身是1926 年京城帝国大学设立的法学部和医学部,后又开设了理工学部。1945 年韩国光复后,合并了京城医学专门学校、水原农林专门学校、京城师范学校、京城女子师范学校、京城工业专门学校、京城法学专门学校,1946 年8 月22 日正式成立汉城大学。学校现有本科生22237 人、硕士生7446 人、博士生2693 人、教授1868 人。[17]学校下设人文、社科、生活科学、农业与生命科学等16 个学院和公共卫生、公共管理等四个研究生院。

(四) 以专门农业专科大学形式开展高等农业专业教育,这类学校仅有早期建立的农协大学和刚刚成立的韩国农业大学。

韩国的农协大学(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College) 成立于1962 年,属于私立性质,下设学部、经营学院与产学协力教育院、农业开发研究所,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农协工作人员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者,专业设置有农协会员班、农协工作人员班、农业科技班、农产品营销班、居民女子大学班等,教学内容主要是经营管理、农产品流通、金融信贷、农协组织管理、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家政知识、健康知识、汽车修理等。[7]

韩国农业大学(Korea National Agriculture College) ,又称韩国国立农业大学,它是韩国1997 年刚成立的专门农业学校,也是韩国唯一的一所全部学生享受政府全额奖学金并提供住宿的大学。学生可获得初级学院毕业文凭,特别是可以免服兵役并能获得重新安居农场的财政资助。毕业生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毕业后必须务农的时间是在校学习年限的两倍,主要有食品作物、工业作物(主要是药用工业作物和蘑菇类) 、蔬菜、水果、花卉和畜牧6 个系,招生人数为240 人。[18]

(五) 农科学校通过升格、改名成为独立非农名称的专科大学,在其农科系开展高等农业专业教育,如天安莲庵大学。

天安莲庵大学(Cheonan Yonam College) 是一所私立大学,其前身是1973 年成立的莲庵教育研究所(Yonam Educational Institute) ,1974 年成为莲庵畜牧高等技术学校(Yonam High Technology School of Ani2mal Husbandry) ,1977 年成为莲庵畜牧学校(Yonam School of Animal Husbandry) ,1998 年改名为莲庵农业大学(Yonam College of Agriculture) ,2003 年再次改名为现在的天安莲庵大学。

天安莲庵大学的教育目标是通过以实验为主的教育和核心技术开发,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能技术人员和带领农村现代化的营农专家,学校共有教职员工120 人,在校生1040 人,[19 ]设有畜产、园艺、动物保护(主修分为动物保护和宠物) 、食品服务业等系科,拥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猪、养鸡、养牛等畜牧农场以及几十个种植蔬菜、花卉、观赏植物的大棚温室和盆景栽培园场,学校产学合作支持中心(Educational2Industrial Cooperation Support Center) 负责开发与企业合作的实用技术,中心有现代化的家畜科技研究所和园艺科技研究所,该校与韩国LG及其50 个相关企业有密切产学合作关系,学生就业率90 %以上,是韩国院校和校企成功合作的典范。

(六) 在非农专门大学中,设立农科系和专业开展农科职业教育,如启明文化大学、益山大学和瑞逸大学等。

启明文化大学(Keiming College) ,又称启明大学,其前身是1955 年成立的启明基督学院(KeimyungChristian College) ,1962 年改为两年制女子初级学院,1970 年变更为启明学院,1971 年改为启明实业专门学院,1989 年更名为启明专门大学,1998 年9 月改为启明文化大学( Keiming Cultural College ,简称Keiming College) ;[20]在其工业部设有食品营养调理系,自然科学部设有娱乐园艺造景系和动物产业系。

益山大学( Iksan National College) 建于1992 年,有农场管理、动物科学、环境园艺、食品资源与环境、林业景观设计、生命科学、林业产品、食品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17 个系,学生总数为3 ,151 名。[21]

成立于1974 年的瑞逸大学(Seoil College) ,在其工业学校设立有食品管理系,在自然科学部设有食品与营养系等。

二、结 语

由以上的讨论可知,在5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韩国高等农业教育实现了综合化,其发展道路与国内的经济、教育、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韩国本科以上的高等农业教育主要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农科学院独立发展成综合性大学、农科学院并入综合性大学或在综合性大学框架下新设立农科院系。

总体来看,韩国目前的本科与研究生高等农业教育主要存在于非农校名的综合性大学农科学院和研究生院中,专科高等农业教育主要在非农名称的专科大学农科系及少数农业专科大学系科中进行。农科院校从专业设置、学校名称更改,到升格、合并都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同的院校在综合化趋势下保持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刘志民、张松、倪浩,南京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5)(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