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之二十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时间: 2014-07-21 17:54:31
来源: null
游览量:

“十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之二十四: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十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经历了“九五”末期到“十五”初期连续几年下降后,从2002年开始逐年增加,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达到566万人,在校生1409万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达到1047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招生237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数的53%,在校生597万人。我国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沟通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由2001年的85.4%提高到2004年的95%,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由2003年的56%提高到2004年的61%。“十五”期间,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了2500多万名毕业生,培训城乡劳动者约4亿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了劳动力的技术结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职业教育工作紧密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重点实施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等一系列工程,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培训的规模明显扩大。目前,参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有700多所,企业达1400多家,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了校企双赢;2004年全国职成教系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共培训3146万人次。

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院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制度。

改革和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探索出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新路子。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印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些会议和文件,明确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院校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进一步密切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益。我国职业教育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真正起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