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之三十四
“十五”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回顾之三十四:
快速反映市场变化的市场监测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能快速反映市场变化、独具商务特色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包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特殊内贸行业管理4个直接监测系统,社会信息搜集、专项调查、专家评估3个间接监测系统,及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这套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
一是指标的系统性。监测指标涵盖市场规模、运行质量、消费结构、商业网点、重要商品、重点企业、现代化水平、组织化程度8大类527小类指标,既有反映订单、库存等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也有反映销售、价格等同步和滞后指标。二是运行的智能性。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在线报送、自动汇总,智能生成各种曲线和图形;建立数学分析模型,生成多种指数,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
三是覆盖的广泛性。监测范围覆盖国内和国际、城市和农村、流通和工业、现货和期货市场。
四是反应的迅捷性。依托各地3000多名信息人员和100多名市场运行专家,应急状态下实行日报制度,平时进行周报、旬报、半月报、月报、半年报、年报,能快速反映各地市场运行动态,特别是适应市场应急需要,及时增加监测品种,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地区监测。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目前,直接监测样本企业5000多家,重点联系政府部门5个、中介组织28家、专家100多位,监测商品包括600种消费品和300种生产资料,监测指标420个,监测区域258个地级城市、147个县,并掌握11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运行以来,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已初见成效:
一是为行业发展提供信息引导。近两年来,发布行业发展和管理信息400多条,对抑制盲目投资、调控产能过剩、引导结构调整起到一定作用。如每半年分别发布600种消费品和300种生产资料的供求分析报告,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被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引用。先后发布了《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消费品发展报告》、《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报告》和《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在行业内反响强烈。
二是为企业经营提供信息服务。发布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息2000多条,其中通过新闻媒体发布100条左右。2005年上半年由于市场炒作造成糖价高涨,及时发布信息,促进了糖价稳定。针对生猪供过于求的趋势,及时发布信息引导生猪生产,避免了大起大落。2005年5-6月广西、福建等部分洪涝灾区蔬菜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及时发布各城市生活必需品价格及灾区市场供应情况,引导外地蔬菜源源不断流向灾区,很快稳定了灾区市场。
三是为居民消费提供信息帮助。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消费品市场等信息3000多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培育消费热点、开拓市场、扩大消费都起到了作用。每逢黄金周及时发布市场供应信息,为繁荣稳定节日市场发挥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