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部门利益成为改革的中梗阻
作者:张向东
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务院诸多部委在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权方面的作为,让外界感到惊喜和欣慰,也让政府自身看到了这项改革所激发的市场活力有多巨大。
在看到这些利好局面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部门还没有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根本改革要求去简政放权,你放我不放、明放暗不放、“二政府”掌权等现象还有苗头和征兆。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必须要防止和杜绝这些现象,谨防狭隘的部门利益成为改革的中梗阻。
首先,要防止各部委的利益纠葛成为简政放权改革的羁绊。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改革进展不平衡,横向配套不够,部门之间推进力度和节奏不匹配,未能步调一致地将权力让渡给市场。
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狭隘的部门利益纠葛未能破除。长期以来,一些行业或项目审批方面的“九龙治水”现象,饱受批评。中国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往往需要多个部委的层层审批,这其中有的审批内容在不同部委之间存在重复审批,有的则在同一个部委内部也存在重复审批。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简政放权过程中做好横向配套改革。不仅某一两个部门要放权,还要做到联动放权,在做好对相关审批权的横向清理基础上,做到能放则放、放则尽放、不留死角,让简政放权改革的政策红利,没有障碍、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真正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人,让市场成为企业的标尺。
其次,要防止部门内部各相关司局之间的权限超配,成为简政放权改革的阻碍。在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对一些行业或领域的管理,由多个司局共同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权力过于在小部门集中可能导致的贪腐现象,但也应该看到,这种多个小部门共同管理的方式,也存在着权限超配的问题。
中央编办的三定方案,已经相对清晰地确定了国务院各个部委的职能权限,但在一些部委内部的相关司局,也会对三定方案的职能人为地进行二度设置,导致同一个领域同一个行业,在同一个部委内部出现了多个司局共同管理的乱象。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权利部委内部自上而下,真正做好简政放权改革的思想准备。既不能盲目为放权而放权,更不能在改革中为了部门利益而搞权力的躲猫猫游戏。
再次,要防止一些部门的行业协会组织成为简政放权后的“二政府”。这要求相关部门在自身简政放权的同时,要落实好行业协会组织的改革。必须要明确,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和中央编办的规定,是绝对不允许向社会行业协会组织转移权力的。行政权力,只能由政府机构行使,简政放权过程中,要么下放、要么取消,而不能向非政府机构和组织转移或移交。这既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更不符合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改革宗旨和目标。因此,推动简政放权,要坚决防止行业协会组织成为“二政府”,成为权力部门的代理人。
简政放权改革,是本届政府做出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措施,是政府的自我削权和自我革命。它同国务院最近两年来推进部署的诸多经济体制改革事项一道,组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组合拳。要打好这套组合拳,必须要防止和杜绝上述三类畸形的“改革”结果,谨防狭隘的部门利益成为简政放权改革的“中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