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公示
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浙江省船舶检验中心)
登记时间:2025-04-30 14:38:27
单位名称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浙江省船舶检验中心)法定代表人叶红
住所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北路86号
开办资金(万元)5709.59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5709.59期末数(万元)5310.42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浙江省港航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协助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及港口、航道、水路运输等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行业统计分析、水运建设项目技术指导、危货港口建设项目安全技术审核、水路运输经营许可技术审核等工作;承担港航许可管理及执法指导、水运建设项目前期及投资计划和预算编制、渡口渡船安全监管等的辅助工作;承担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和船舶污染防治、船检、水运市场管理、航道保护养护管理等的具体工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0004700402264举办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我中心在省委省政府、省厅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是强港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达4734万标箱,分别增长3.5%、11.4%。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世界第三,预计与新加坡港差距缩小至200万标箱以内。宁波舟山港总规获部省联合批复,创近年全国主要港口批复最快纪录。宁波舟山港引航站挂牌成立运行,“一港两引”成为历史。开展沿海船用燃料油供应备案“全省互认”试点,实现船用燃料油供应一体化。全面拆除浙北集装箱主通道碍航桥梁,下沙至乍浦具备三层集装箱船舶通航条件,64标箱船舶实现常态化通航嘉兴港。新增海河联运集装箱航线16条,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规模稳居全国第2。二是“航运浙江”蓝图绘就。内河航运示范省创建初具成果,首批基层试点完成验收15项,杭州新一代智慧船闸、湖州吕山水上服务区等5项试点成果全省推广,出台内河船舶直流配电板检验指南、船闸运行维护核查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成果17项。在示范省创建基础上迭代升级,聚焦物流降本增效和支撑产业体系,高站位谋划“航运浙江”,高质量完成7大专题研究,编制形成“航运浙江”的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项目清单,纳入省委深改委重大改革清单、交通运输部“物流降本增效”试点,并在交通强国大会上作交流,得到高度评价。三是港航投资再创新高。全省水运完成投资345亿元、连续9年稳居全国首位。建成沿海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个、内河千吨级航道25公里、内河500吨级及以上泊位57个。建成国能电厂三期码头工程、嘉兴港外海进港航道一期、兰溪方下店作业区等项目8个。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25个项目有序推进。钱塘江金华段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东宗线嘉兴段、杭湖锡线等一批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前三批内河水运项目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1.7亿元,实现国家资金补助翻倍。争取老旧营运船舶设备更新国家资金1.22亿元,任务完工率、资金拨付率均居全国船舶更新“大省”首位。四是航运服务业质效同升。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全国首个省级航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与宁波、舟山和省海港集团配套形成“1+3”一体贯通规划体系,入选地瓜经济一号开放工程最佳案例。印发全省航运服务集聚区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成功争取省级激励资金。成功举办第八届海丝港口国际合作论坛,海上丝路指数与10个国际机构达成合作,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指数全球排名由9进8,取得历史性突破。宁波远洋班轮公司新增运力10万载重吨,首次跻身全球23位。五是绿色港航加快转型。全省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率均达99%以上,居长三角各省前列。首创绿水积分记分制,推动船舶水污染物交岸接收信用监管。用足用好部省船舶报废更新支持政策,累计淘汰老旧船舶480艘,新建内河新能源船、48标箱及以上集装箱船共95艘,全省内河集装箱总运力达2.6万标箱。建成5座电动船舶充电站,全国首艘64T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下水,“湖州长兴至嘉兴乍浦”新能源船舶运输示范航线实现首航。六是智慧港航逐质而行。水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总体建设方案,入选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其中“闸港区船联动”“船岸云协同应用”两大场景成功入选专项试点。“浙闸通”2.0版在全省16座船闸同步上线,入选全国首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十大典型案例。智慧港口成效明显,宁波舟山港梅东码头二期建成本地化算力中心,车路协同实现自动化作业堆场全覆盖。七是行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在湖州建成“四合一”的全省水上执法普法一体化示范基地,2件港航执法案卷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执法案例。引航一体化全面实施,上线运行“一单四报”省级引航一体化平台,引航申请效率提升10%以上。船舶“通检互认”拓展推广,浙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家通检互认工作站的省份。船舶“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迭代升级“多证合一”改革,船舶证书实现“八证合一”,通过“一窗受理、两局联办”,办证时间由35天压缩至3天,每年可为船户节约2000余万元。八是港航安全总体平稳。省管内河事故数、亡人数等指标实现低位运行,港口生产领域继续保持“零死亡”,本省籍沿海运输船舶未发生亡人事故(为历史最低位)。有效应对新安江水库7孔泄洪和富春江大坝超历史记录特大泄洪,成功防御“贝碧嘉”“普拉桑”等台风,高效处置9起梅汛期船舶事故险情。九是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建改造陆岛码头泊位15个,完成候船设施提升6处。蓝色岛链交通强国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建成美丽航道147公里,打造标准化旅游航道52公里,形成5条美丽精品示范航道。谋划“泛舟浙里”水旅融合品牌,嘉兴新时代“重走一大路”、杭州“品味宋韵-运河钱塘江联游”航线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精品航线典型案例,水路客运量领跑全国。十是党的建设成效明显。以“一路先行·强港先锋”党建品牌建设为牵引,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六比攻坚”强港先锋擂台赛和“1+1+N”结对共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建成浙江港航党建文化阵地,省领导、厅主要领导莅临指导并点赞。推进“阳光船检”“同心引航”等6类党建微品牌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获全省金奖。滚动推进清廉港航云展厅、文化示范窗口、文化示范品牌、教育示范线路4大阵地建设,首批5个试点通过验收,开展新一轮培育。构建港航行风督查体系,编发行风督查指导手册,开展行风暗访,抓好问题闭环整改。启动以案促改专项整治,纵深推进清廉港航建设。印发浙江港航“三支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深入实施“983”港航人才工程。成功举办全省首届船舶检验技能竞赛、水上搜救技能竞赛、流体装卸工职业技能竞赛,得到普遍好评。全年组织港航各类培训达23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航运浙江建设还需要加力加速,强港改革还需持续发力;2.港航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行业本质安全存在薄弱环节。
四、下一步打算一是狠抓水运重大项目建设。科学编制水运“十五五”规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干线航道“三升二”,加快推动港产城贸融合发展。二是全力攻坚港航重大改革。推进港口经营一体化改革,深化引航一体化改革,实施航道养护管理改革,开展“通港达园入企”短支航道试点。三是大力推进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二是开展集聚区提升行动,三是做强航运市场主体。四是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畅通海河联运主通道,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提升多式联运能级。五是培育壮大港航新质生产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通道,系统构建绿色航运廊道,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创新污染防治监测机制。六是筑牢港航安全生产底线。强化港口安全治理,强化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强化水运市场动态监管,强化商渔船检验管理。七是提升行业治理效能。深化法治建设,优化政务服务,三是推动船舶标准化发展。八是扎实办好共富民生实事。建设美丽渡运,提升客运服务品质,深化水路交旅融合,提升岸电服务水平。九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做强党建品牌矩阵,纵深推进清廉建设,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03月21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变更。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