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上虞区委编办“全链条”监管模式推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提质增效
绍兴市上虞区委编办将系统性思维贯穿机构编制管理全过程,通过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整改”的闭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全链条”监管模式,有力维护了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机构编制规范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宣传筑基,思想先行,打好机构编制“免疫预防针”。事前预防是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基础环节,从“关键少数”和“绝大多数”两个维度发力,全方位筑牢思想防线。一方面,抓牢“关键少数”,强化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上虞区委编办严格落实机构编制函告制度,在领导干部任职之初、岗位调整等关键节点,及时送达机构编制函告通知书、机构编制政策汇编、任职单位历史沿革等内容,明确在机构设置、编制使用、职数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和纪律要求,从源头上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的机构编制违规问题。另一方面,覆盖“绝大多数”,推动政策宣传下沉落地。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机构编制法规制度的宣传渠道,推动相关内容纳入区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结合组工干部培训班作专题授课;结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创新编排纪法情景剧,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扩大《条例》和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精心设计系列宣传用品,在乡镇(街道)及部门单位派发,让机构编制政策法规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工作日常。
二、数据赋能,联动织网,构建实时监管“智慧雷达站”。事中监督是防止机构编制违规的关键屏障,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一是数据共享,赋能监督质效。积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通过实名制系统这一信息共享平台,将各部门的机构设置、编制核定、人员配备等数据实时整合,实现了人员的动态关联管理。借助信息化监管手段,可自动预警超编进人、混编混岗等异常情况,常态化监测分析各部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有效提升了监督检查工作的精准和高效。二是协同配合,凝聚监管合力。健全完善与编委成员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协调配合机制,明确各单位在机构编制监管中的职责分工。通过共享监管数据、联合开展检查等方式,推动监管工作与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财政预算执行检查等工作深入融合。各类监管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了“1+1>2”的监管效应。
三、整改亮剑,长效固本,开好问题治理“靶向处方单”。事后整改是巩固监督成效的重要环节,上虞区委编办通过刚性约束和长效机制建设,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管理持续优化完善。一是加强刚性约束,促进问题整改落地。将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巡视巡察中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统一纳入台账管理,实行“问题清单+整改时限+责任单位”的闭环管理模式。对台账中的问题,安排专人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整改进度,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同时,注重整改结果的运用,对普遍性问题进行全区通报,要求各单位对照自查;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形成警示教育材料,让各部门从案例中汲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二是优化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将监督中发现和反馈的问题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的“风向标”,不断优化编制资源配置。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编制资源闲置、部门职责交叉等问题,及时调整相关单位的编制数额,理顺职责关系;结合区域发展需求,动态调整编制资源布局,向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倾斜。此外,不断改进日常管理方式,通过定期评估各部门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持续完善管理流程。
(绍兴市上虞区委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