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委编办积极推进“穿透式”用编管理实践
永康市委编办立足新形势下的编制资源管理需要,全面加强机构编制资源统筹力度,积极推进“穿透式”用编管理实践,推动编制资源管理真正从“管数量”到“管数量和结构并重”转变。
一是强化数据分析,聚力科学统筹。依托实名制数据库和日常工作台账,梳理并综合分析近十年以来的机构设置、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编外用工数额配置变化情况,明晰编制资源重点流向、增减趋势等,结合机构编制运行质效评估工作,开展编制资源供需测算评估。紧扣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的目标要求,开展中小学教职工中长期配置分析,根据本地出生人口、各学段在校生数、外来人口随迁子女就学等变化情况,分析今后5至10年的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情况、教职工编制需求规模和编制分配,着力准确掌握用编供需平衡点,为编制动态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抓好动态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关于严控总量加强编制统筹使用提高使用效益的暂行办法》应用,根据动态核增编制、核减编制以及暂停用编的情形,对编制资源配置情况动态调整。继续开展机构编制质效评估探索,推动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此外,深入做好“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文章,深化“减编式”问效管理实践,优化常态化联动管理机制,对作风建设问题被查处单位进行编制核减,持续推动编制使用效益与作风建设效能双提升。
三是注重靶向调控,保障发展所需。以服务中心工作为导向,主动开展调研“解剖麻雀”,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部门(单位)运行情况,重点了解编制使用情况、职能科室人员力量配置等,推进编制资源配置向人才招引、科技创新、基层一线等重要领域倾斜。按照时间线索对机关事业在编人员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性别比例、专业分布及近年的退休情况进行梳理统计,综合考虑自然减员空编、领导干部配备等变化情况,形成宏观用编进人规划,推进队伍结构优化。根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需求分析测算情况,提前做好编制保障规划,提高编制保障精准度,科学应对中小学教师需求“峰谷”波动,推进化解好学生入学峰值变化带来的教师编制结构性余缺问题。
(永康市委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