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三维发力推动基层执法提质增效
针对基层执法“权责边界模糊、基层负担较重、响应效率滞后”等堵点,杭州市拱墅区通过定责划边界、减负添活力、闭环促落实三维发力,推动基层执法提质增效。
一、划清“责任田”破解基层执法壁垒。杭州市拱墅区以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为契机,在广泛听取街道意见基础上,明确“违反建设工程规划监管处置”等高频工作的职责分工,将其纳入配合履职事项清单,厘清部门街道职责边界。进一步细化23项综合行政执法高频事项的分工边界,即街道负责“前端协同”,开展日常巡查、线索上报、群众沟通;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后端处置”,开展立案、调查和处罚,并制定《执法操作指南》,明确街道在前期排查时核心信息收集要求、执法部门在接到线索后现场核查要求等,避免因标准不一导致的工作反复、提升效率。
二、卸下“额外担”释放基层执法活力。杭州市拱墅区以街道履职事项清单为抓手,通过“收回+整合”为基层减负。将“对未按规定安装燃气计量装置的处罚”等基层未实际履行事项,及“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专业性强的事项统一纳入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由区级部门集中实施,有效缩减平均处置周期。整合“多头检查”开展“综合查一次”,通过系统匹配与线下磋商相结合,推行多部门“一张表单通查”举措,实现执法事项“一表集成、一次办结”,并推动餐饮、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落地,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有效减轻街道和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三、通过“全闭环”激活基层执法动能。杭州市拱墅区建立“清单履行—数据监测—群众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数据赋能动态监测城市治理成效,在线评估各街道线索上报量、部门响应率、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将结果作为执法资源调配的重要参考;对于配合度高、线索上报质量优、群众反馈好的街道,适当提高下沉执法人员比例、补充基层中队执法青年力量,进一步强化基层协同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创新“街乡吹哨—执法报到—联合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处置完成后及时开展群众回访和结果反馈,并将反馈结果作为后续执法工作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持续激活基层干事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杭州市拱墅区委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