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健全镇(街道)权责清单履职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杭州市余杭区针对镇(街道)权责匹配难、职权执行难、条块协同难等问题,建立健全镇(街道)权责清单履职体系,为镇(街道)明责赋权、扩能增效,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推进明责赋权。健全权责清单体系,按照职权法定、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原则,依据法律法规和镇(街道)“三定”规定,梳理形成镇(街道)法定事项140项、“属地管理”事项85项、执法赋权事项616项,着力解决镇(街道)履职权限不够、责任不清、边界不明问题。突出权责清单运用,将抽象法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采取“一权责一事项、一事项一案例”的模式,编制集法定依据、处置流程和典型案例于一体的操作导图,推动权责事项的场景化、叙事化,增强权责清单运用的实战性、实效性。强化权责清单评估,建立镇(街道)权责清单动态评估调整机制,从使用频率、难易程度、实际效果等角度,研究论证“相同镇(街道)不同事项、不同镇(街道)相同事项”的履职运行情况,为推动镇(街道)差异化赋权、清单动态化调整提供依据。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设置机构,按照权责清单事项的使用密度、工作强度,在全区镇(街道)内设机构总量内推行与权责事项相匹配的机构个性化定制设置,构建起镇(街道)承接权责清单事项的组织架构。加强编制调剂,打破镇(街道)编制配置壁垒,统筹全区部分行政事业编制纳入镇(街道)编制周转池,建立镇(街道)权责清单事项、人员岗位分配、编制动态调剂的配比模型,重点保障存有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的镇(街道)用编需求。充实基层力量,制定出台“县属乡用共管”制度,推动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行政执法人员下沉到镇(街道),破解执法赋权事项下放到镇(街道)后专业支撑不够、人员力量不足问题。
三、完善运行机制。强化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建强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中枢大脑”,推动综合信息指挥室与党政办公室合署办公,明确由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负责权责清单事项的统一管理分配、涉及职能部门的统一协调对接、派驻机构力量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沉执法人员的统一考核任免。完善镇(街道)事项准入机制,重点规范除权责清单体系以外的、其他需交由镇(街道)办理或协助办理的事项,按照“严格程序、依规准入、权责一致、配套衔接”的原则,由编办、社工部、司法、财政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批准准入,准入机制建立以来累计驳回7家部门的申请事项50项。此外,创新镇(街道)社会力量参与协同机制,加快镇(街道)辖区内社会组织培育孵化。
四、加强支撑保障。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新路径,实施红色引领、立体协同、方寸暖心“幸福红立方”工程,打造“众人议事厅”“聚邻共治圈”等基层治理矩阵,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升权责清单在基层群众中的可达性、可视性、可感性。推进数字赋能,充分利用余杭数字技术先发优势,建设“余智护杭·基层工作台”,形成权责清单事项在网上的“发现—分拨—处置—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就快就地实现每项事项“指尖查、直观看、轻松管”。同时把履行权责清单事项实效纳入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全过程,细化量化每名干部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构建“一月一评估、一季一监测”指标过程管理制度,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警示相结合激发干部履职作为。
(杭州市余杭区委编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