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环球观察

印度撤销计委对中国的启示

时间: 2015-01-09 17:55:00
来源: 金融时报
游览量:

印度总理莫迪终于将有着65年历史的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撤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机构“全国改革印度学会”。还在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时,莫迪就指责计委专横跋扈,批评其统一政策阻碍各邦发展,并在去年5月出任总理后,意图削弱甚至废除计委。从莫迪批评计委阻碍经济发展,并以新机构的“亲民、积极、参与性强的发展规划”来代替计委的一刀切做法来看,莫迪认为,计委是其改革路线的绊脚石。

莫迪撤销国家计委一事让人有些诧异,毕竟这是一个存在了65之久的机构,但也说明了莫迪改革的勇气和印度改革的趋势。印度计委的撤销,标志着印度式计划经济的终结。此前,印度虽然实行了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但作为计划体制的象征,计委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印度计委成立于1951年,由时任总理尼赫鲁亲任主席。尼赫鲁之所以要成立这样一个实权机构,目的是要在国家发展道路上,效仿苏联,实行有印度特色的社会主义(抑或有印度特色的资本主义),后人把它称为尼赫鲁主义。这条经济发展道路是以五年计划、国营企业、工业许可证制度、土地改革和国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组成。而统筹这些的机构就是计委。由计委制定的五年计划对公营部门的经济活动具有指令性作用;为使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服从计划的安排,政府也建立了严格的工业许可证制度。通过这套机制和举措,印度成为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除社会主义国家外,对经济干预最严重的国家。至今,印度的公营经济还占很大比重,公营企业在基础产业、国防工业、铁路运输、金融、保险等部门都占据了主导地位。

尼赫鲁的“社会主义情结”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早年留学英伦时深受英国费边主义的影响,后者是上世纪20年代流行于英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主张采取渐进措施对资本主义实行点滴改良;此外,尼赫鲁在1927年和当时欧洲思想界的知名人士访问苏联,因见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发生兴趣。二是受建立一个强大国家的民族主义心理所驱动。尼赫鲁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在其《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他写道,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印度虽然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但民主制度未能避免印巴分治。这对尼赫鲁的刺激很大,使他认识到,国家若要富强,必须在短时间内集中有限资源,发展工业,而自由市场的缓慢积累方式显然做不到这点。这大概是当时中印这样的落后国家一个共同的选择。所不同的是,印度在政治上选择了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多党制与三权分立,中国则选择了一党统治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这也决定了印度的计划经济没有中国那么彻底。

不过,同为计划体制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印度计委的地位却要高过中国计委。尼赫鲁之后的数十年中,计委在多数时候相当于与内阁平行,由时任总理担任计委主席,即使印度在经济改革后,计委始终保持高高在上的经济决策地位。中国计委只是在成立初期享受了印度计委这种地位。当时是由时任国家副主席高岗担任计委主席。但在高岗事件后,计委的权力和地位被削弱,虽然它还是国家各部门中最有权力的部门,但不能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